|
中国宣布欢迎金正恩随时访华 美媒质疑朝鲜将成中国一省/ ~7 D) @3 O+ ~7 G: }# P+ Z
朝鲜当局12月20日在平壤为已故领袖金正日(专题)举行吊唁仪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2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及党中央领导人已经到朝鲜驻华使馆吊唁,由于朝鲜当局已表明不接受外国人到当地吊唁,中方欢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双方方便时间,到中国访问。
; C; g: u4 e# o) X2 G8 l9 @- J4 P
& d3 k8 M L) p! }& e, F 在金正日(专题)逝世两天后,朝鲜官方19日对外公布其死讯。随即中共中央、中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布致朝鲜党政军各中央机关的唁电,称“金正日(专题)同志虽已溘然长逝,但他将永远活在朝鲜人民心中。我们相信,朝鲜人民必将继承金正日同志的遗志,紧密团结在朝鲜劳动党的周围,在金正恩同志领导下,化悲痛为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国家,实现朝鲜半岛的持久和平继续前进。”
8 j. J0 N$ `! P& ~: u" {# B
& g' s: y# Y6 I& o7 x5 T9 K8 P2 R 对此,有分析称,自金正日死讯被隐藏了整整两天,不管背后的平壤到底发生了什么,至少朝鲜新的中央已经形成,金正恩的领导地位也被北京承认,唁电明确启动了共产党国家相互确认合法性的机制,表示中国相信朝鲜的未来将是“紧密团结在朝鲜劳动党的周围,在金正恩同志领导下”的。) {! {+ x& w. H% E$ p$ e5 t# _
0 o1 `+ E( \) v1 X/ C 分析称,回想金日成1994年去世时,金正日甚至故意不要求中国人在7月9日的唁电上写明“在金正日同志的领导下”这句话,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性完全来自国内,但这种做法对金正恩来说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新时代的朝鲜不是中国的被保护国,金正恩个人却正在向中国的被保护人方向发展。未来,西方国家与朝鲜的交涉仍不得不通过中国来进行,而且会变得更加依赖中国。
( \( k4 I" K: @# k5 t# [$ r3 w( w1 S2 `, m5 @- p
金正恩,男,出生于1983年1月8日,金正日的小儿子,曾用名金正云。瑞士拜伦学校毕业。2009年3月,金正恩在朝鲜第12届最高人民会议“代议员”选举中当选。金正恩进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后,朝鲜通过三次最高人民会议代议员会议,对最高权力机构国防委员会的人事及组织结构进行了重组。同时,朝鲜也完成了总理等内阁成员的大换血。9 U' K' P! x! R
3 `4 ?9 \$ S9 D4 a
2010年初,朝鲜基本确立以金正恩为中心的唯一的领导体制。2010年起金正恩的生日,即1月8日,将被定为国定假日。2010年9月2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下达命令,任命金敬姬、金正恩、崔龙海等6人为大将。2010年9月28日,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选举金正恩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2010年10月10日,朝鲜举行阅兵仪式,金正恩以朝鲜第三代领导人身份公开露面。
) z4 R- X# ^- q% [" W
: D# \- Q+ ], N3 {5 O9 s9 ` 美媒质疑朝鲜将成为中国行省$ U+ _% K" I8 i
6 a8 u. d5 {5 b% k2 g' G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12月17日因疲劳过度,突然去世。朝鲜国家媒体呼吁朝鲜全国接受金正恩管理国家。美国媒体12月19日刊登文章称,金正日死后,朝鲜可能无法保持稳定。美国对金正日去世的回应取决于中国的决策,而有信号表明中国将采取对待行省的政策对待朝鲜。
* v0 n) X l: R, T, T1 z9 k) t
1 T4 b4 e. w3 x1 G \ 美国《纽约时报》12月19日刊登文章称,朝鲜最高领导人的去世是在朝鲜最糟糕的时期。虽然,朝鲜经济窘迫,民众经历饥荒,政治上被孤立,新的领导人金正恩将面临众多挑战。然而,这位“伟大的接班人”周围围绕的有经验的政客,身体状况不比金正日要好。而且,金正恩在军队并无服役经验,目前很难掌握政权。
6 L# g' f' a5 {( B$ c
2 \1 d4 s4 p* k 权力交接正值美国试图与朝鲜进行核谈判之际,目前这种努力已经被政权交替所打乱。也许,朝鲜政权会崩塌。但是,美国方面对朝鲜政权的干预显得非常无力。因为,任何在交权阶段的外部干涉都将使问题复杂化,并且被认为是对中国的威胁。自从2008年金正日中风开始,美韩两国就在考虑如何处理朝鲜权力交接问题,但是两国都认为有时间作出部署。1 _! K& Y4 J, Y# `. H2 U. z: L% |
" J2 C6 k. y# Z. z& P 文章认为,目前最好的方法是等待中国官方的回应。最为重要的是,美国对此事的回应取决于中国的决策。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核心战略是保持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北京方面毫无疑问是会保证朝鲜权力平稳交接。但是,即使中国政府与朝鲜保持亲密关系,中国领导层内部也存在分歧,争论朝鲜是否是中国的战略责任。
/ N3 J i, m) y- E. I9 H/ R2 B5 @1 K! ^; L
对中国来说,目前困难的是很难确定金正恩缺乏经验的领导是否能够保证国家稳定。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专题)2012年将接掌大权,首要的外交政策就是摆脱朝鲜,还是对其采取类似对待行省的政策。
9 i) T5 {, P7 b1 E+ I
5 j# ~& Q7 v6 d. }/ r 所有的暗示表明中国将采取对待行省的政策对待朝鲜,同时,中国可能要求金正恩进行有条件的经济改革。虽然,一些观察家认为金正日死后,朝鲜会发动民主政变。但是,中国方面会强烈抵制这种情况发生。即使美韩支持此类政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才是深入朝鲜的国家,美韩无能为力进行干预。1 U4 d9 i" D! X
6 K, r9 l: q0 n s2 O% r 目前,美国、中国以及韩国三方对话尤为重要。明智的中国领导人应该接受公开讨论此事。三方直接对话有助于消除各国疑虑,并且可以直接讨论朝鲜政权崩塌可能存在的后果。但是,这对任何一方都不容易。因为中国对奥巴马外交政策转向亚洲非常担心,这令中国与美国实质性谈话造成一定威胁。
2 S: T& A0 y1 R. x- W) ]8 n5 F8 S" k2 |
美国《纽约时报》12月19日撰文称,奥巴马政府对金正日的死讯反应相当谨慎,与其亚洲盟友协商,强调稳定。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努兰(Victoria Nuland)称,“我认为,朝鲜国家目前处于全国哀悼时期。”“在朝鲜权力交接时期。”& y" q- m; K" w& S9 }- P- }* o2 A
9 l6 Y" G9 d0 R1 @' A1 l
最初,美国政府官员比较担心韩国的反应。金日成1994年去世的时候,韩国就是保持军事的高警惕。美国政府担心类似的情况发生,但是经过与韩国官员的协商,美国方面保持谨慎的冷静。而美国除了与韩国协商之后,美国还必须与中国进行对话,协商如何应对朝鲜权利转换。
2 a! V8 A) v3 u' C O# z4 s& d$ A' e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12月20日刊登题为《中国是朝鲜平稳过渡后盾》的文章,这篇题社评说,金正日突然去世,是东北亚的重要事件,无论朝鲜如何度过权力交替期,一些国家都会把这当成改变地区战略格局的契机,朝鲜的稳定和地区战略稳定都面临考验。中国此时的态度很重要。中国须坚决、明确地维护朝鲜的独立自主,保障朝鲜的权力过渡不受外部的干扰,保障朝鲜选择国家道路的自由。
0 B' I y" `# X+ f7 z/ w. k1 M; X0 \" p, r3 Q7 T: I* _% ]3 a
社评说,由于朝鲜新领导人金正恩比较年轻,一些国家对朝鲜剧变寄予期待,并有可能会为促成它的发生而采取各种行动。朝鲜是小国,放在普通的地缘政治条件下,不易承受压力。中国要坚决平衡外界对朝鲜施加的各种压力,做朝鲜权力平稳过渡的可靠后盾,在关键时刻为它遮风挡雨。中国态度明确所产生的力量,对朝鲜社会在过渡期保持战略信心绝非可有可无。' s( O( k" d( K+ u& i. D3 [, F
' f* a8 ~. V5 w" W' ]1 S 社评强调,中国要敢于为朋友担当,而不可在关键时刻退缩。从长远看,中国应该影响但不强制干预朝鲜国内的政治方向,尽量促成朝鲜走上正常、可持续的发展和安全之路。中国干涉朝鲜内政既累又不现实,但放弃影响则可能导致严重违背中国利益结果的出现。中国应长期做对朝鲜最有影响力的大国,但任何时候都不应试图对朝鲜国内政治进行操纵。# ~7 \3 m# A# e2 i
% I# y( `& s0 G" L
中国不必担心会因明确支持朝鲜平稳过渡,而导致与韩美日的紧张。恰恰相反,中国支持稳定、反对动荡的态度越明确,其他国家与朝鲜发生新摩擦的可能性就越小。这同样是中国让各方适应中朝友好不受朝鲜权力交班影响的过渡。说到底,中朝友好是当前东北亚保持稳定的重要基石。5 E! _" ?1 {+ F9 B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