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8-13 22:49:43
|
只看该作者
资料新闻:外逃贪官高山坦言想过正常人生活 u% I. r* o5 r8 N; e
/ Q! }8 G8 ~7 `/ W9 F6 i- i
0 w \ G! n; O# G2 [! k
" V- @7 w% ]1 b4 v$ C% \2012年08月13日17:24- j9 M# F& v5 u
* y3 T: ~0 f( C# y1 q
" Y1 H! O. g/ c7 g2 c- D
0 r7 Z9 b1 F; ~( x% V# Y7 z 高山的成名,源于那场震惊国内的中国银行河松街支行巨款失踪案。此前,他只是中国银行黑龙江分行诸多支行行长中默默无闻的一员。
O* }- @& G$ C- c4 M 2005年1月4日,当东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北高速)到河松街支行核对在该行的存款余额时,发现2.9亿多元的存款不翼而飞,两个账户余额仅剩7.31万元,其中一个账户4.32万元,另一个账户2.99万元!
; N5 i* f: q3 Y: B1 ~: ?9 c 这一天,人们也发现身为支行行长的高山没有来上班!
3 q. I- X& N! n$ ^4 ^6 O) k 此前,凡是大客户前来,一般都是高山亲自出面接待、服务。事后,人们方才知晓,高山已于1月3日趁着元旦放假的时机离境,逃向加拿大。2 `. G" p) ~. F' s2 |: Z( |' n. b
小支行大问题: D( f1 ^9 g3 ^/ q
高山负责的河松街支行门面不大,窗口工作人员不超过5人,地处哈尔滨市道里区西北部,紧邻河松小区,对面是91、92等多条市内公交车的终点站,为中国银行众多营业网点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
2 D! z# i) ]+ p; G$ ?7 {/ a) P$ G 这个在2004年9月间才由分理处升级为支行的网点(此前叫中国银行黑龙江分行哈尔滨道里支行新兴分理处),总共只有十名正式人员,另有若干非正式员工。& W# @8 C# p8 f# \0 q7 s
案发时,该行甚至没有上同城结算系统,在进行转账业务时,只能通过上级机构道里支行来进行,这一方面增加了道里支行的业绩,另一方面也可隐藏河松街支行账户上的内容,双方皆大欢喜。( |! I: G( i# k; [! F' B0 w/ E& v7 {
如果不是发生了巨额资金去向不明的惊天大案,河松街支行很难被提及。东北高速巨款失踪后,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发现,案件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2005年1月13日,在河松街中行开户的一个企业老总跳楼身亡。
/ [6 B. P5 d# G9 w9 u6 s% [8 K( L6 ?& f 死者叫赵庆斌,男,40多岁,是黑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同时任该公司下属的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该公司注册资本6.3亿元。# X* l# [$ T! K: B
辰能公司成立不久,便在河松街中行的前身新兴分理处开立了企业账户。东北高速存款失踪后,辰能公司存于河松街中行的资金约3.2亿元也去向不明。
+ h3 u3 |; u8 z @* n4 B% | 《财经》杂志当时的报道称,“发生大额资金丢失的还有哈尔滨一家著名的药厂,涉及金额数千万元。”并且,在河松街中行开立的多达113个对公账户中,存有许多无人认领的“神秘账户”。4 s6 J; i% [" N( P1 T; C
“很多存在河松街中行的资金本来就是企业的‘小金库’,是违规的账外资金。”知情人说,如果企业有实力,可能会选择接受这一损失,而非一查到底。% M1 {) x$ ]0 {5 l1 |
事实上,在河松街中行事件曝光后,未前往中行对账的不止一家。不久,新华社报道,该案涉案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作为中国银行哈尔滨一个支行的行长,有关部门在清查账户时发现,高山早在2000年初便开始对企业存款动了手脚。) z( k$ U+ ^! o" t: E) C
《财经》杂志的报道称,相当一部分资金在企业存入银行之初,就被通过“背书转让”形式转到其他账户上了,根本未进入企业最初开立的账户。
. u0 O* o! J; q5 Y7 ?+ S, z: k& ~ 所谓“背书转让”,就是持票人在票据的背面签字或作出一定的批注,表示对票据作出转让的行为。背书转让需要持票人盖有其相应印鉴,并与企业当初预留印鉴相符,方可实现转让。0 d* \$ r( g% Q+ M1 I t
业内人士分析,诸多企业存在河松街中行的票据之所以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背书转让出去,无非几种可能:一是企业相关人员与高山串谋,表面上在河松街中行开有账户,但企业支票一经划出,即通过背书转让或者其他转账方式转至其他账户用作它途。这事实上是一种洗钱行为。在此需要高山配合的,是向企业出具虚假的存款凭证和对账单,维持资金仍在企业的中行账户上的假象。
7 S: T f5 f* B/ _6 p* y 第二种可能是,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开立账户之初,其预留印鉴即被高山调换成其控制的印鉴。具体安排是:银行上门为企业办理开户手续,然后中途把企业预留印鉴偷换。这样,企业账户的支配权一开始就掌握在高山手里,可以任意调度资金。# l; y# j' _) t& b8 S, n5 I
但高山究竟是如何将如此多企业的巨额资金分批转走,由于高山尚未归案,具体内情不得而知。不过,案发后,同事开始意识到这位身高一米八左右、文质彬彬,让他们爱戴的行长原来是如此老谋深算。& w, {; x6 i0 o$ X( d% j5 r" D. F
他们回忆,高山是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生于1965年,一家三口分居三地:妻子李雪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心理学研究生;女儿在河南郑州外婆家;而高山本人则在哈尔滨工作。- F2 k+ I' \, J- `, l
高山最后一次在银行露面,是在2004年12月29日,工作如常。第二天,他还给行里打了个电话,问支行里有没有事,人手够不够。当天,他向上级部门中行黑龙江分行道里支行请假去北京看病,被批准。此后,再也没有露过面。
3 O: a U- J' ?5 o 如今,高山的行踪已经大白于天下,但中行河松街支行的巨款到了哪里,依然是个谜。8 e9 z: L# U% G9 p, @/ e( M
“想过正常人生活”的逃亡者' X% a, n1 H4 |/ T; E9 ?
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高山一家当初是以妻子李雪为主申请人,以“技术移民”的身份进入加拿大的。% J) G0 e) Y3 Z( z* v: |6 I5 M
李雪同时拥有英国爱丁堡大学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在技术移民的学历项目上得分很高,因此移民加拿大没有遇到太多的障碍,但高山在移民申请时刻意隐瞒了自己在中国银行工作的经历,这为其现今受到加拿大移民局指控留下了伏笔。
) }9 {# P. C7 G, ^ E 2004年年中,李雪携女儿抵达加拿大,而高山则于2004年10月来到加拿大,不久又返回中国,河松街支行案发前,高山再次进入加拿大。媒体称,高山曾经18次往返中加之间。5 Y/ b# X) i( O1 `2 C ?. {
在加期间,高山极其低调,没有用自己的名义开设过任何银行账户,没有用自己的名字购买汽车和保险。而且他本人不工作,全靠妻子李雪在日托中心工作获得的年薪约33000加元生活。
* G) k" O4 b. c 2006年夏天,一桩普通的车祸,让“消失”一年多的高山进入加拿大警察视野,也开始受到中国警方关注。5 _8 X7 b3 R' R/ u; S3 _6 H5 e
2月16日,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及皇家骑警联合派人到高山在温哥华北部的家,逮捕了他及其妻子李雪,理由是高山在申请移民时,隐瞒在中行工作的真实经历。4 {! J3 V0 \' C! ^6 w& ^, g1 Y
现在,在女儿同学母亲奇比(Daria Chibi)出面担保下,已经回家的高山在等待3月6日决定他加拿大永久居民权的聆讯。对于女儿同学母亲奇比的保释帮助,高山称“绝对不会辜负她的好意”。7 [3 ?9 _0 |' Q# ^1 P! ]8 _7 J& G
香港《明报》称,离开拘留所后,高山神情显得十分轻松,在家用完午餐,一个人乘海上巴士,赴温哥华见其新任代表律师戈塔迪(Eric V. Gottardi)。
7 N( d3 K X E! M5 N' } 当被媒体问到对于中国政府的指控及这些日子以来的心情,高山虽不愿正面回应,但仍很有礼貌地说:“不好意思,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我刚刚(从拘留所)出来,不想谈感受这些东西。”9 I4 C( Y0 N2 u u: C
尽管多次强调没有什么要说,但面对记者的追问,高山仍面带笑容地说:“我想过正常人的生活。”
0 T ~! C, c4 |+ g5 _
1 _; E2 [) q: E0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