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 A6 G3 o8 e9 a. U
这个曾经被西方认为不可能完成的超级工程正式通车了!/ T+ v! {; `9 d5 N
作者:贾小强
3 r0 h/ ~2 O4 t. `" b
中国人又创造了一项世界奇迹!
今天,历经5年规划、9年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集桥、岛、隧于一体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举行了开通仪式,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将正式通车。今后,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将极大缩短,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的车程。
. |2 L/ X, P( `: t9 h
% C# i5 N* f+ s7 |! N* ^+ h+ d这是一个超级工程,也只有中国这样的“基建狂魔”才能完成如此一个完美的杰作。说港珠澳大桥是一个超级工程一点也不为过。
+ o$ u6 h3 ]* i$ O2 x, I
当之无愧的超级工程
% `! @0 G8 u' f; q {1 |. Z
首先,港珠澳大桥的总投资就超过了1000亿元人民币。用1000多亿人民币去修建一座大桥,这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当然,和它未来将会发挥出的效益比起来,不值得一提,这里暂且不表。
这么一座跨海大桥创造了8个之最:
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其中有15公里是全钢结构钢箱梁,是世界最长的钢铁大桥!
主体桥梁总用钢量达到了42万吨,相当于 10 座鸟巢或 60 座埃菲尔铁塔,是世界最重的钢结构桥梁!
沉管隧道全长6.7公里,是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最深48米,世界沉管隧道最深很少超过45米,是世界最深的沉管隧道!
使用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是世界最大的沉管!
这么大的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8米不等的深度进行海底无人对接,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完成了世界上最精准的深海对接!
珠海连接线的核心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双向六车道,全长2741米,是世界上最大断面的公路隧道!
这些数据综合在一起,港珠澳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超一流的建造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座跨海大桥。而且,它的设计标准也十分高,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今年9月份,超强台风“山竹”来袭的时候,经受住了魔鬼般的考验,向大家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难怪被英国《卫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o2 W$ j6 A9 I# S: [8 h l7 A
" G1 M. t ^2 Y# v
这样一个超级工程,放在哪个国家都是极其光荣的一件事,放在中国人这里,更多了一份荣耀。因为早在建设之初,质疑和不屑甚至于抹黑就没有停止过,直到今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了,才打消了一切质疑、不屑和抹黑。
6 U( F% a2 u) a4 K
历经坎坷,昨日梦想终成真
& J1 N) P$ ]5 z其实,早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修建这么一座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海大桥的建议就已经被提出。1983年,胡应湘率先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跨海大桥——内伶仃洋大桥的设想。这也是港珠澳大桥的前身。
在香港回归以前,港英政府对于这个提议十分冷淡。此时,这群英国人马上就要滚蛋了,给中国政府埋下“定时炸弹”还不够,又怎么会对这个有利于中国的超级工程抱有热情呢?
内地的珠海市人民政府在港英政府那里吃了瘪之后,不曾放弃,不断走访世界知名跨海大桥。他们用9年的时间研究论证、规划设计,终于在1997年,伶仃洋大桥项目被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珠海市专门设立了建桥指挥部,完成了1/4伶仃洋大桥连接桥的修建(淇澳大桥)。
香港回归以后,内地经济快速腾飞,本港经济发展遇到瓶颈,于是,港珠澳大桥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由此,经过多方论证,港珠澳大桥最后确定的路线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全长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
规划结束了以后,就开始进入施工阶段。但是,这项工程的建设难度是非常高的,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那么修建港珠澳大桥到底有多难呢?
) ^9 L- p1 p2 h9 F" [难题1:限高120米
( P. E7 C5 V" ~; k: ~& U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这里是世界最繁忙的航运通道之一,如果为了满足30万吨级油轮的通航需求,就必须将桥梁建造地很高,从而保证航运的安全和畅通。但是,如果将桥面升高到200米,又将突破香港大屿山机场120米的航道限高。所以,为了保证安全港珠澳大桥既不能太低又不能太高。最终采取的采用桥—岛—隧集群方案就成为唯一的选择了,施工方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造成了技术难度的急剧增加。
: I' Q7 I# L$ i. i$ K" }3 G; A难题2:10%水阻率
0 Q' S" J0 G1 g6 l1 |" x. O) @, E' u
要建造海底隧道,首先要找到能把桥梁和海底隧道连接起来的岛屿,由于附近海域没有现成的岛屿,只能通过修建人工岛来连接海底隧道和桥梁。而如果人工岛过大并且一旦水阻率超过10%,泥沙将可能被阻挡沉积,天长地久伶仃洋将变成冲积平原。在综合考虑水阻率以及该处隧道规模、海域水文地质条件的情况下,最终采用了沉管隧道技术,降低了400米的岛屿长度,将岛屿长度控制在625米,解决了10%水阻率的问题。
7 m0 Y! P1 u& p. Y0 n+ H- v) ]
难题3:550吨的重物拼接误差不超3厘米
3 u) ^+ r3 P6 t# k: J ~
为了成功修筑人工岛必须要制造出120个550吨重、55米高的巨型钢桶,由于钢桶的体积过于庞大,只能将钢桶分成72个模块,采用模块组装的办法进行拼装。由于钢桶的误差要求被限制在3厘米以内,而每一次拼接都会有一定的误差,加上拼接的模块数量达72个,以及钢桶高达55米的巨大体积非常不利于加工和制造,在多次拼接后,造成的累积误差有可能无法将误差控制在3厘米以内。最终,工程师们用内胆来解决钢桶制造的精度问题——制造一个能够控制圆柱形钢桶外型的钢结构支架,在这个钢结构支架的辅助性进行拼接,终于将误差控制在3厘米以内。
这就对工厂的加工工艺和公差范围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同时也对安装环节的技术水平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 J5 O" O/ B6 ~1 o7 Q% u5 L# o难题4:沉管的浮运和沉放
+ Q. K* E6 H3 U: K4 T* Y* O/ M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每个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排水量大约在8万吨。隧道沉管在岸上预制好之后,用钢封门将两端封闭,沉管浮在海面上,由多艘大马力拖轮拖到约7海里外的施工海域,然后再下沉到海底对接安装。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4公里,而且,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从零跨越。
为此,很多相关的配套设备、配套产业链也随着港珠澳大桥的修建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 U' K& ?- t; [( [) O
正是因为有这么高的设计技术指标、加工要求和安装水平,我们可以完成这么一个超级工程,在建设之初求助于外国同行的时候,换来的是质疑嘲讽和不屑。
. W+ s2 R; f1 l
( ~ {5 R# M5 e, m4 o7 a在建设之初,中国团队赴韩国考察学习,想看一看已建成的巨加跨海大桥的设备情况,却被一口回绝,最后只能在远处观看。
因为缺乏外海海底沉管隧道的建设经验,港珠澳大桥的岛隧总师林鸣,遂决定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解决问题。可那家拥有全世界这方面最高技术的荷兰公司,却是直接向中方开出了天价:1.5亿欧元!当时,差不多约合15亿人民币!
面对荷兰公司的漫天要价,还有那一副“爱要就要,不要滚蛋”的嘴脸,我们中国的工程师决定自己干,用中国人的智慧突破这一个技术瓶颈。
除了技术上的刁难和封锁,更有许多西方媒体对于这座桥梁的质量打了个问号。
2017年美国一座号称“能承受5级飓风,并可持续使用100年以上”的人行天桥竣工仅仅6天之后,随着一声巨响,轰然崩塌了。此次事故共造成了6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发生,美国社会舆论一片哗然,然后他们就把锅甩给了中国。一些美国网友在网上毫无根据地质疑称:“桥梁是不是用的中国的钢材?”“一出问题我就知道是中国制造的建筑材料!”“这种看起来很中式风格的桥肯定会出问题!”
7 K& S1 v9 K8 K, z4 k; c
6 K* ~( D1 f7 w明明是美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质量不过关,却指责起中国制造起来。记得曾经有一段中国工人七天之内建造起一座摩天大楼的视频在YouTube上疯传,除了一些友人称赞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之外,还有一部分抱有偏见的网民,无视视频中出现的革命性的模块化组装、标准化施工这一个新突破,就指责中国人只顾速度不顾质量。
当我们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在港珠澳大桥的施工工地挥汗如雨的时候,部分西方媒体秉持他们惯有的傲慢与偏见指责这座大桥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并捕风捉影地暗示中国人偷窃了他们的技术。
如今,历经超强台风的洗礼,通过安全与质量验证验证,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他们该闭嘴了!
: A# \$ X; R- N' r2 C, E巨龙腾飞所展示的中国力量
. U2 D' l5 ?8 N: j. ~0 Q
从提出构想到梦想成真,时隔今日,已经35年。修建一座被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从财力储备、技术储备、人才储备三大方面,中国展示出了一个正在复兴的民族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我们的工程师感叹说:“过去的我们是有什么装备就做什么工程,而现在是我们有什么工程,国家就能提供什么装备!”这句话背后的所折射的是一个装备制造大国、世界第一工业国的底气。
过去被嘲笑为8亿件衬衫换1架大飞机的中国产业工人托举起了中国梦。过去被嘲笑为只会山寨它国产品的中国技术工程人员打破常规,拥有了独一无二的原创技术和知识产权。
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当中,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造出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当中,发展出了完整的配套产业链;培养出了世界一流的设计和施工团队,成为世界基础建设领域当中的佼佼者。
而就这么一座大桥,所带来的不仅是交通的便利,更带来的是粤港澳三地乃至整个国家的奔腾不息的经济活力。
大桥建成后不仅能把香港、珠海和澳门连接起来,更可以把粤港澳大湾区高密度的机场、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贯通连接成为巨大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极大促进沿线经济要素的流动,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
依托港珠澳大桥而崛起的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能加快推动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的产业转移,还将加速通达北部湾和南宁等地,形成辐射东南亚、南亚经济大格局,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枢纽。
8 [" ]% r' q* B. y# z1 h2 F* u% {2 w6 W6 t. E F
对中国而言,这55公里连接的不仅仅是粤港澳三地,未来因它而形成的5.6万平方公里区域,将是继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之后,世界经济版图上又一个闪耀的经济增长极,这也将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
正是由于中国人勇于做梦、敢于挑战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才把我们从一穷二白的模样变成了如今某些人都高攀不起的样子。
一个超级工程所拉动的不仅是制造业的发展、产业科技含量的提升,还通过附带经济效益拉高了普通中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更是极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对未来的信心。
其实,除了港珠澳大桥,神州大地上正在不断涌现出令人赞叹的超级工程,而我们最伟大的一个系统工程,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将近14亿中国人的中国梦啊!
, `8 h9 k! ?'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