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标题: 加拿大税局突查地产经纪 电脑随机抽 [打印本页]

作者: markham    时间: 2014-10-9 20:32
标题: 加拿大税局突查地产经纪 电脑随机抽
加拿大税局突查地产经纪 电脑随机抽
; e+ \) l& t6 u: {! p! P
  2014-10-09 13:21:32  明报  [0条评论,查看/发表评论]
                                               数年之前﹐突然之间很多地产经纪收到税局审查通知﹐大概当中有一些从业员至今还未弄清楚为何自己为会被选中﹐成为调查的对象。
9 R( E! }, \* \% f, `( T+ |, O' S
% }$ ]. I6 u: P/ n) c# r& o. P

3 t  i  Y, U: Q. H* B$ a
- k' ?7 Z0 g1 W* q
  对于某人会成为税局的调查对象的理由﹐税局的官方答案是“随机选出”。这说法大体上是对的﹐但也有可以补充一下的地方。
$ s5 Y# N1 H3 l          曾经在加拿大税局任职高级税务审计师的Carol Ma表示﹐税局的电脑系统会设定一些标准﹐当收集了报税表之后﹐电脑便开始工作﹐ 透过与预早设定的标准来进行比对﹐找出有明显差异的个案﹐然后再由工作人员评估应否追查下去﹐所以既有电脑筛选的部分﹐也有人工筛选的部分。
+ x3 Q/ ?  D' ]7 ^! T7 H          此外﹐Carol Ma指出﹐税局也会指定对某一行业来进行重点审查。
* m  }8 c! V4 }          事实上﹐在2006年至2007年间﹐地产经纪曾经成为了重点调查对象之一。根据加拿大税局网站的资料﹐以2009年来的情况来说﹐最有机会涉及地下经济活动的3个行业是建造业?零售业及住宿和饮食业。不过﹐地产界也是税局留意的行业之一。
3 ~. N, Q+ D% ]
$ |  [: b  h, v/ P9 h+ T* N4 K5 N  e8 y5 ~
  当某一行业成为重点审查的对象时﹐从业员被调查的机会便随之大大增加。来自网上的资料也有这方面的例子。据指出﹐如果大部分的地产经纪的广告开支只占收入的5%﹐那么在税局的角度来说﹐申报30%的经纪便有可疑﹐展开跟进调查的机会也就增加了。这也许解释为什么在同一段时间之内﹐会有大批地产经纪被查税的原因。
% R& A7 b$ K( r# o          不过﹐甚至乎已经被税局的电脑系统抽选出来﹐被视为有可疑的个案﹐也未必一定会成为被调查的目标。举例来说﹐政府指派专人负责﹐经过了100多小时的工作之后﹐只能追回1,000元的税款﹐那么便得不偿失。可是﹐当初部的评估发现报税表有很多错漏﹐认定是可以追回大笔税款的“大鱼”之后﹐便会由专人来跟进﹐展开税务审查。 0 m4 p* B8 X7 K& I; k
          据了解﹐一般都会查出一些问题﹐当中计有少报收入﹐而较常会涉及多报了礼品、广告、汽车及家庭办公室等方面的开支﹐但也有极之少数的个案是没有查出问题的。被查出有问题的个案﹐结果是要补交税款﹐另加罚款及利息。 - Z; p; ]$ y9 o' F
  被税局盯上的9个常见情况 : N* ^, Z0 c( {, Y5 _. s# }
          (1) 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不相称 6 f( W/ ^$ v; Q) _5 e) g
          (2) 与同行业相比出现较大的差距﹐相对于收入的过高开支 ! u0 [/ X9 S# @" \
          (3) 某类的开支过高﹐例如应酬、促销、广告、车辆维修保养费
" f& \: y( e& v" h% l          (4) 与往年的比较差距大 - E7 J" b, Y. K! r, o6 O
          (5) 费用项目及金额异常 ' n6 D4 W" H  c/ _9 h
          (6) 长年申报亏损 & u7 T, N4 x9 c( a4 V
          (7) 现金收入多的小生意 . U7 k. w( ~: e, p
          (8) 举报
: N9 O9 D" A5 u, u5 j: Z          (9) 审查过程中牵连到他人的资料 6 x, N2 h. a' d% f3 F, Q
- ' \; a* P5 e* s) z





欢迎光临 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http://www.montreal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