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标题: (组图)黑云压城 多伦多暴雨到处淹水万户停电 [打印本页]

作者: montreal    时间: 2013-7-8 23:45
标题: (组图)黑云压城 多伦多暴雨到处淹水万户停电
(组图)黑云压城 多伦多暴雨到处淹水万户停电
/ T# n9 d: y  L# c. B2 C
  2013-07-08 18:19:52
  今天下午5点刚过,本来阳光灿烂的多伦多风云突变,刹那间黑云压城,随后是疾风和大暴雨,令市内多处淹水;多伦多电力局(Toronto Hydro)证实,市内数千户停电,尤其是市西的怡陶碧谷地区;大多区则有数万用户停电。 ; m- L1 n% H2 E; F1 D6 P

% U% p- [0 @. ^4 N, o, A4 n; ~9 ^' |0 S
  加拿大环境部(Environment Canada)此前发布雷暴预警,称多伦多乃至大多地区将有雷暴,降雨量会在50到75毫米之间。
/ a% v# T( t) k5 U  大多区到处淹水 数万用户断电 ) p0 Y- ?. @1 n6 w; ~5 ~
  随着暴雨倾泻而下,大多区不少地区和道路发生淹水,包括多伦多市中心、密市以及列治文山等等。在Yonge夹St. Clair、Eglinton Ave夹Bayview、Wilson Ave夹Highway 401、DVP(Don Valley Parkway),以及Dundas St地区,有的地方水深及脚背,有的地方齐膝深的水;而DVP上局部区段的水几乎淹没车顶;密市的着名购物中心Square One因淹水要求顾客撤离,而很多居民区也是“水漫金山”。 - Z8 {$ w+ G  s4 V7 C/ t, [2 O
  大多地区多处停电,包括万锦和列治文山有29,000用户停电,密市80%居民没有电力供应,多伦多的Etobicoke地区至少有6,000用户断电;本网编辑和记者在士嘉堡的家中也停电,连车门也无法打开。
7 S, D7 |2 L3 U0 ?2 w0 _  多伦多交通一片混乱 地铁暂停巴士延误
' j: G# Y4 H# q) w2 B  因雷暴和大雨,飞往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的航班被要求到安省汉密尔顿(Hamilton)机场降落。 6 {8 i, R. o& e0 I
  多伦多公车局(TTC)表示,地铁线因淹水上万乘客受影响,多个区间暂停服务,包括Downsview与St Clair West之间、St Andrew至Bloor之间,Lawrence至Finch、Jane至 Kipling以及整个雪帕线(Sheppard Line),而街车和巴士系统也因暴雨和停电大范围延误。
; o: O1 g) u. [' }; x  W( Y& t2 c6 b  x  CP24电视台的即时新闻说,GO火车多条线路也发生延误。
: @1 h( `2 U- S2 _  A# a. _  目前Bayview Ave与嘉丁拿高速(Gardiner Expressway)之间的DVP南行线已经关闭。
! s! d8 m: [9 c+ @' Q% M  警方提醒市民注意安全
5 `: }, G) F% A" H% @4 u  l. t  多伦多警方劝告市民最好留在家中,尤其别去往低洼以及桥洞之类的地带,以免发生意外;家长留意孩童们,最好不要去天然水域游泳;被困的司机也最好留在车内,等待救援。 2 e% E8 h6 ?/ z( n% ]; C/ F8 L
  不过好消息是,据天气网络电视台(Weather Network)的预报,本周一至周三有雨,但周四天晴,估计本周末直到下周二都会是晴好天气,气温也有所升高,在摄氏28度至30度之间。   b2 o" _/ r2 P9 c' [
0 n, w8 v8 _8 ~2 b
, \& D/ [7 [2 R0 }  w9 f

; O+ Q4 m9 J( u* R$ |7 A4 J" r 0 i) T, F+ M3 i' \" W  l8 U+ t

) M5 c+ U3 U: J! B5 R: l; B1 r& h
8 J/ n6 F# f9 p' w9 J$ l6 S( N2 ^
5 n1 ]; ^7 I% p + O" G* B! c( I5 l
/ ^$ G( I- B: C. N* d" B# o& V
1 o: A8 e) B1 M0 w

; [7 {5 P3 y) }  C8 }: x) D





欢迎光临 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http://www.montreal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